中元節鮮花祭祀成新風潮
祭品不如往年火爆
恰逢中元節,南寧市場上祭祀品的種類較往常更為豐富。不少售賣祭祀品的攤主卻抱怨,中元節的生意和平常沒什麼兩樣。
23日下午,記者前往市內較大的祭祀品售賣市場——醒漢街。剛走到醒漢街與解放路的交叉口,就聞到一股焚香味。
靠近解放路的一家攤鋪旁,一名30多歲的男子在買傳統的冥幣、壽鞋等。店主拿出一些新貨向男子推薦:“可以買點銀行卡、存摺啊。”記者看到銀行卡上印有“冥都一卡通”、“貸記卡”等字樣。
常年在醒漢街販賣祭祀用品的吳老闆說:“雖然現今祭祀品款式很多,但多數消費者還是願意買冥幣、紙錢、壽鞋等傳統產品。”吳老闆一邊說,一邊拿起紙張和木制模具製作壽鞋。
記者在醒漢街探訪了近半個小時,發現消費者並不多,20多家祭祀品攤鋪中,只有靠近解放路的兩家攤鋪過問的人較多。一名在街口購買壽衣、壽鞋、冥幣、“名表”、“手機”等祭祀品的市民認為,這些東西總共加起來還不到100元錢,“燒點東西過去,表個孝心”。
採訪過程中,多家店主均表示中元節的生意較往常沒多大起色,不少店主認為原因可能是傳統的節日逐漸被淡化了。
鮮花祭祀現新風
解放路附近一名正在打掃清潔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,前幾年的中元節,馬路兩邊都會燒出很多灰堆,清掃後路面還是會留下一圈圈印跡,“影響了環境衛生,也給我們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”。據介紹,這兩年在馬路上燒祭祀品的現象已經少見了,但在一些老城區的巷道裡還是存在。
市民張女士認為,祭祀方式應該有所改進,傳統的焚燒類祭品不宜提倡。她10歲大的兒子在解放路小學讀書,曾經在醒漢街買過祭祀用品帶回家玩。雖然兒子購買這些東西只是出於好奇心,但張女士看到後心頭還是有些怪異感。
當天下午5時,園湖路一帶幾家花店的店員正忙得不亦樂乎,一名店員向記者推薦:“今天是七月十四,買點菊花、白玫瑰、黃玉蘭都很適合作祭祀啊。”據介紹,不少市民一改傳統燒祭祀品的方式,換成買一兩束鮮花表達哀思。
除了鮮花祭祀,網上祭祀近年也逐漸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。剛參加工作的小陳今年沒回家,他在QQ空間上寫下日記,祭奠過世一年多的爺爺:“雖然您已不在身邊,您的愛永存于心,它會鼓勵我在每一個未來的日子,努力、認真地生活。”